● 中國民族音樂簡介
中國民族音樂表演 中國民族音樂,是指中國傳統音樂及以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各種音樂。其音樂型態包括各種中國民族樂器的獨奏曲協奏曲、傳統中國的各種器樂合奏、近代發展出來的民族管絃樂大合奏曲(國樂團合奏)及小合奏曲、以管絃樂團演奏的中國民族風格樂曲、以及中國民族聲樂等。

據考古發現,中國民族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,古代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。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創造了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意境上都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。它講究藝術表現的中和、簡約、適度、含蓄、空靈。以五聲音階為主。與西方傳統藝術注重立體感不同,它更著重於表現線形態。20世紀以來,隨著西方音樂的大量傳入,加上思想領域內的「歐洲中心論」以及國人缺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認識,使得中國民族音樂漸受冷落。民國時期的上海產生了不少優秀的中國流行音樂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民族音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與研究,曾一度欲建立「中國樂派」。隨著改革開放的加深,民族音樂受到了港台流行音樂等諸方面的衝擊與挑戰。近年來,不少音樂人提出了「新民樂」或「民族音樂交響化」的概念,並進行了相關的音樂創作。

分類有
  • 打擊樂器
    成型于商周,如「八音」、鼓、編鐘、編磬、鑼
  • 吹管樂器
    成型于漢晉,如嗩吶(波斯傳入的樂器)、塤、巴烏。
  • 彈撥樂器
    成型於盛唐,如、 瑟、箏、箜篌、阮、琵琶柳琴、弦子、月琴、揚琴
  • 拉弦樂器
    成型于明清,如二胡、板胡、高胡、中胡、京胡、拉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