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原住民
台灣的土著民族是屬於南島系的民族,在人種上屬於原馬來人。由於漢化的關係,漢化深的主要住在西部平地,稱為「平埔族」;漢化淺的住在山區,稱為「高山族」。平埔族又分為噶瑪蘭族、凱達加蘭、道卡斯、洪雅、西拉雅、巴布薩、巴則海、巴布拉、馬卡道等族,大部分皆已失去其原有的語言和習俗。至於高山,計有阿美、泰雅、賽夏、布農、曹、排灣、魯凱、卑南及雅美等九族。
一般來說,平埔族因較早遷居平地,漢化較早也較深,如今已與漢族融合,沒什麼分別,所以你我之間可能都流著平埔族的血液,怎能對這文化感到陌生而不加以了解呢!
凱達格蘭文物館之誕生
原住民文化是相當豐富且多元,亦是非常珍貴的資產,而為了保存即發揚原住民文化藝術,政府於北投地區興建了一座展示原住民傳統文物、播放原住民主題多媒體影片之場所---「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」,並於去年正式落成啟用。而對於台北市的原住民而言,凱達格蘭文化館落成於北投地區,具有其特殊的文化涵義。因早在三百年前,淹沒在湖水中的臺北盆地才剛露出水面,此時最早的族群,平埔凱達格蘭族便沿湖而居,開啟此地最早的人類史跡,而「北投」即是其族語「女巫」之意,北投地區曾為北台灣平埔族的一支,而凱達格蘭族屬平埔族群的一支,也是北部地區最早居住的原住民之一,故選擇將文化館落座於這具有獨特人文古蹟、生態環境及歷史深度之地區的核心位置,期待民眾一同認識珍貴的原住民文化、一同遇見凱達格蘭。
凱達格蘭文物館簡介
|
|